白沙国家地质公园景观。 苏晓杰 摄
村民收割山兰稻。 陈元才 摄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地处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这里山川溪谷纵横交错、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绿水青山就是白沙幸福之源。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地处黎母山脉中段西北麓,这里山川溪谷纵横交错、天然湖泊星罗棋布,绿水青山就是白沙幸福之源。
4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白沙从一个不起眼的山区,快速发展成为一座“绿中漫步、园中养生”生态之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白沙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更多精力放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以过硬的本领、实干的作风和一流的执行力抓发展,让世代守护白沙生态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海南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扛起白沙担当。
回望往昔,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奋勇争先的白沙人正用如椽巨笔描绘着新时代的美丽画卷。
01
美丽乡村 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候鸟’老人都回来了,元旦假期也快到了,咱村的生态游又要热闹好长一阵子啰!”12月15日,在白沙邦溪镇南班村,一幢幢整齐美观的黎族风情二层小楼屹立于山脚,不时有三五只鸟儿欢快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勇正忙着催促工人检修上山栈道,并着手修剪盆栽。
眼下虽是冬天,但民居周边一株株绿植依旧翠绿,三角梅跃上庭院的栏杆娇艳地绽放着,不时有游客三五结伴漫步、合影,呼吸这里带有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气。很难想象,这般景致如画的南班村,在几年前可是白沙出了名的贫困村,大多村民收入主要依靠零散种植的甘蔗、木薯和水稻等低效作物。
自2012年起,南班村委会管辖的三个自然芭蕉村、黄竹村、南班村分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在短短几年时间里,300余户村民陆续搬进了期盼已久的两层小楼新居,上山栈道、芭蕉客栈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建成投用,南班村自此成为远近有名的“高颜值”乡村,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转型。高勇介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芭蕉村为试点,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让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成立了白沙芭蕉村休闲观光专业合作社和南班村神猴石专业种养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乡村游和特色种植养殖业。2017年,芭蕉村5栋黎族特色的旅游民宿建成投用,借助“三月三”“啦奥门”等节庆契机,开展黎族长桌宴等民俗体验游系列活动,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成为“抢手货”,40多间客房的入住率也持续攀升。
南班村的华丽转型只是白沙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白沙住建局美丽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白沙遵循“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精心谋划美丽乡村,截至目前,白沙已开工建设88个美丽乡村(自然村),成功打造罗帅村、芭蕉村、老周三村、高石老村、白准村等一批精品村庄。其中,元门乡罗帅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景区”,邦溪镇付俄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邦溪镇芭蕉村获评“全国最美特色村”,细水乡老周三村获评“全省十大最美乡村”等。
宜居、宜游、宜业,一个个景致如画的美丽乡村,已成为白沙谋划生态旅游蓝图的一张张“烫金名片”,村民们吃上旅游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02
生态扶贫 绿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千百年来,年复一年的刀耕火种,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白沙儿女,也衍生了文明灿烂的黎族文化。
当每年11月份山兰稻飘香时,在嘹亮悠远的黎族庆丰收山歌声中,白沙黎族民众就会用竹筒酌满一杯山兰酒,邀请远道而来的宾客亲口品尝黎家山兰丰收的第一口新米,以及米糕、三色饭、竹筒饭等特色美食,亲身感受黎族这一沿袭千百年的丰收节庆。
“前两年,我们种植的山兰稻亩产量约为120公斤,真没想到,今年这个高产品种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在白沙青松乡苗村,捧着挂穗累累的山兰稻,贫困户张光明难掩内心激动。今年,他种植了大约7亩的“山栏陆1号”高产品种,在当地扶贫部门的牵线搭桥下,由爱心企业进村统一收购山兰稻,仅此一项,他就入账了大约2.3万元,脱贫致富成效喜人。
在白沙青松乡,黎族山兰稻文化在唇齿间细水流长,并渐渐演变成白沙青松乡的传统节日——“啦奥门”丰收节。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效宁介绍,目前,省内仅有白沙、五指山、琼中、保亭、乐东等地有种植山兰稻,经初步统计,截至今年底,全省山兰稻种植面积约有8000亩,而白沙种植面积占全省半数。
此外,白沙种植的山兰稻品种也在不断完善中,除原有山兰红、山兰糯、山兰香、山兰黑糯等6个品种外,未来3至5年内,白沙将推广种植山兰稻高产品种至上千亩,务实帮扶更多的农户实现增产又增收。目前,白沙黎族“啦奥门”丰收节已成功申报白沙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沙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将“啦奥门”打造成全省又一个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品牌。
白沙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落实橡胶金融保险、橡胶集体合作社、鲜乳胶收购补贴等振兴橡胶产业的10条措施,稳固橡胶主导地位。同时,利用“白沙绿茶”品牌优势、林下资源优势,打造绿茶、南药2个万亩产业,山兰米、红心橙等6个千亩产业。此外,还谋划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养蜂、果子狸、五脚猪等特色种养业,构建符合白沙特色的“绿色银行”产业体系,让更多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03
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步伐提速
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自天而降,坠落于白沙牙叉镇东南约9公里处,造成岩石碎裂熔化、岩浆溅射四周的惊天动地景象。
现今,在陨石坑旁那片低缓的山坡上,常年雾气缭绕,放眼远眺,上百公顷的茶园碧绿如染。这里是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在这里,茶叶飘香,茶韵悠悠。
日前,辽宁游客周国强一行不但在这里品尝到原生态的白沙绿茶,还亲手体验了茶叶采摘、杀青、揉捻成型、烘干等工艺流程。
白沙文旅商局负责人介绍,原生态茶园小镇规划面积约130公顷,自去年10月项目动工以来,依托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将发展茶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建设一个集生态茶叶生产、茶园观光休闲、黎族文化体验、乡村养生度假为一体的茶园小镇,让白沙这一独特的茶园景观成为农旅融合新业态。
如果说生态茶园是白沙农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那么,独具黎族风情的共享农庄就是白沙已然兴起的新机遇。在位于七坊镇的阿罗多甘共享农庄,穿过古朴的黎族船型茅草亭大门,五根雕琢着不同图腾文化图案的柱子映入眼帘,寓意着黎族有哈黎、润黎、杞黎、赛黎、美孚黎五大语系,引人驻足观赏。在农庄里漫步,一个个黎族特色的景观不时映入眼帘,意在为游客打造一个独具海南黎族风情的现代乡村庄园。此外,木屋旅馆、果蔬基地、生态牧场、骑行驿站等互动体验项目应有尽有。据阿罗多甘经营方负责人陈亮介绍,阿罗多甘以黎族文化为核心基础,谋划打造成为休闲养生型、产品定制型和文化创意型的黎族风情旅游基地。截至今年底,一期500亩项目已全部建成投用,按照规划,未来,阿罗多甘还将扩大至5000亩,吸纳周边更多的农户与贫困户以土地等方式入股,将阿罗多甘打造成为具有黎族风情的田园综合体,同时,划分为山兰稻田艺术公园区、竹寨、工艺坊、美食坊等黎族风情片区,在农旅融合的新机遇中,为谋划乡村振兴提供新样本。
据悉,近年来,白沙将优势生态资源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加速推进阿罗多甘、五里路有机茶园两个共享农庄建设。同时,主动谋划全域旅游,因地制宜打造邦溪农产品加工小镇、七坊养生度假温泉小镇、青松南药风情小镇、金波山水度假休闲度假小镇、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5个特色产业小镇,有效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基础,自此,白沙绿色发展的步伐走得也越来越稳健。